每天都好累,真的要這麼努力嗎?
你也許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其實,自律從來不是一場與自己的硬碰硬,而是一種「知道怎樣過日子會讓自己更舒服」的選擇。尤其是當我們透過瑜珈這樣的練習,更能具體感受到身心變化,也更願意一次次地為自己做選擇。
透過瑜珈發現真正的自律,是為了更安心的放鬆
很多人對「自律」的印象是壓抑、痛苦和不能放縱。但實際上,唯有真正做到自律,你才能安心地耍廢。
就像有在控制飲食或練習健身的人,完成一週目標後,他們可以安心地吃頓喜歡的美食,然後充滿能量地回到規律中。這不叫放縱,而是鬆弛有度的生活方式。
自律的瑜珈練習,帶來身心的因果回饋
自律,來自對「行為」與「結果」之間因果關係的體會。
當你透過瑜珈練習,感受到練完後身體的舒暢、情緒的穩定、呼吸的平和,你就會更願意選擇那一條「對自己有益」的路。這不再是逼自己,而是一種自願的重複選擇。
也正因為這些回饋足夠清晰明確,我們才會慢慢養成「每天先做對自己好的事」的習慣。例如晨間瑜珈、靜坐、寫日記,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日積月累,其實早已在塑造你的樣子。
自律的本質,是「值得再做一次」
《原子習慣》裡提到:
每天進步 1%,一年後會成長 37 倍;每天退步 1%,一年後幾乎歸零。
人生是選擇的總和,日常的小選擇就是命運的伏筆。
刷手機和瑜珈靜坐,10年後的你,會走向不同的未來。
當我回想練完瑜珈的鬆開感、或寫完日記後的頭腦清晰感,我不會覺得那是「應該做」,而是:「我值得再做一次」。
不完美的自律,也是一種力量與累積
自律不是每天100%完美做到。真正重要的是,就算今天只完成70%,也願意為這70%給自己掌聲。
不是盯著沒做到的30%,而是珍惜自己每一次願意選擇對自己好的舉動。因為那就是你正在靠近那個更喜歡的自己。
我真的很喜歡那種——
每天8成努力帶來2成心安的耍廢感。
這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一種柔和的節奏、一種有意識的生活選擇。透過瑜珈,我們不只是在活動筋骨,更是在與自己相處,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規律與信任。
每天一次,把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日復一日地選擇靠近那個更理想的自己。這,就是自律的力量。
想要開始每天一點點的自律練習嗎?從一堂瑜珈課開始,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
推薦 Michelle Chu Yoga,給你身心同步的穩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