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創傷與創傷友善:如何從內心與身體重建安全感

根據研究顯示,約有70%的人曾經歷某種形式的創傷事件,其中約10%可能會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然而,創傷不僅限於劇烈的外部事件,它也可以是那些日常生活中帶來失控、無助、威脅安全感的經歷。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創傷的影響,並介紹「創傷友善」如何成為身心療癒的重要起點。

目錄

根據研究顯示,約有70%的人曾經歷某種形式的創傷事件,其中約10%可能會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然而,創傷不僅限於劇烈的外部事件,它也可以是那些日常生活中帶來失控、無助、威脅安全感的經歷。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創傷的影響,並介紹「創傷友善」如何成為身心療癒的重要起點。

創傷是什麼?創傷友善又是什麼?

創傷可以被視為單一或一連串對身體、情緒、甚至生命的威脅事件,這些事件不僅會在當下造成衝擊,還可能在長期內對個人造成負面影響。創傷事件往往摧毀人們原有的安全感與掌控感,並讓個體失去與他人連結的能力。美國創傷專家 Judith Herman 強調,創傷的根本衝擊在於它讓人失去了生活中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而創傷友善(Trauma-Informed)是一種以理解創傷影響為基礎的處理和支持方式,強調對創傷經歷的同理與敏感。在創傷友善的環境中,無論是在教育、醫療或治療設置中,工作人員都會尊重創傷後個體的情感狀態與需求,並提供適合的支持。這不僅是單純的治療或幫助,而是一種全面的視角,認為創傷經歷會深刻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因此應該以理解和關懷的方式來應對。

這種方法強調的是「你發生了什麼事?」而非「你有什麼問題?」透過這樣的態度轉變,創傷友善的環境為個體提供了安全感和重新建立信任的機會,並鼓勵他們逐步恢復控制感。這是一個由內到外的療癒過程,讓受創者能夠感受到尊重和關懷,進而恢復身心的平衡與自我認同。

創傷的表現形式

創傷是一種生存機制的延伸,它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在面對威脅時,大腦會啟動「戰或逃」的反應,將身體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然而,當威脅解除後,如果身心未能順利恢復平衡,這些防禦機制可能會反過來成為困住自己的枷鎖。PTSD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過度警覺、逃避、情緒麻木以及反覆再經歷創傷。

創傷對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影響

創傷對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早期經歷創傷的個體,這些經驗可能會影響大腦的情緒調節、記憶功能以及社交互動能力。長期未處理的創傷會干擾大腦各個功能區的協同運作,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反應和人際關係。

創傷對大腦功能的衝擊

創傷對大腦的情緒調節、記憶功能及社交互動能力造成顯著影響。尤其是早期的創傷,對個體的發展有著更深遠的影響,常常會干擾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這類創傷會使得個體的壓力反應系統失調,並出現感官統合困難,使人感到與自己或他人的聯繫斷裂。

安全與不安全依附對大腦的影響

當依附關係處於安全狀態時,大腦的情緒調節區、動作規劃區及內在感受區能有效協同工作,促進良好的壓力調節與自我感知。然而,當依附關係處於不安全或混亂狀態時,這些大腦功能的連結會被打斷,導致情緒失控、感官失調及身體感覺麻木等症狀。

創傷知情的視角

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不僅是一種治療方法,它是一種「看待創傷的眼光」。這種視角轉變將焦點從「你有問題?」轉向「你發生了什麼事?」,並且帶著同理與好奇。這樣的態度轉換對於支持創傷復原至關重要。

身心療癒與創傷友善瑜珈的溫柔起點

身心療癒與創傷友善瑜珈提供了一種溫和的方式來幫助創傷後的個體重建身心的連結。這些療法透過正念、呼吸練習和溫柔的體式,促進身體感知,幫助人們從創傷中恢復並重拾主體性。

創傷友善為何以身體為基礎?

創傷不僅是心理上的體驗,它深深烙印在我們的神經系統和細胞記憶中。因此,單純的語言治療或認知調整往往不足以帶來持久的復原。唯有通過「身體感覺的重新覺察」,我們才能真正走上復原的道路。創傷友善瑜珈(Trauma-Sensitive Yoga)與正念陰瑜珈等身心療法,強調透過呼吸、溫和的動作和感官覺察來幫助我們重新與身體建立聯繫,從而重拾主體性。

實證研究的支持

研究顯示,正念陰瑜珈對自律神經系統、壓力指數和生活品質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一項以護理人員為對象的研究中,接受正念陰瑜珈課程的參與者在生活品質、生理壓力指標(如心率變異數)、焦慮指數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顯示正念陰瑜珈不僅能放鬆身心,還能促進神經與心理健康。

創傷療癒只能在關係中發生

精神醫學教授 Judith Herman 提醒我們:「療癒只能在關係的脈絡中發生。」這也就是為何創傷復原需要在支持性社群與安全的關係中進行。我們無法單靠個人的努力走出創傷,療癒需要理解、關懷與相互支持。

如何開始自我照顧與支持他人?

  • 從呼吸與感官覺察開始
    每天花幾分鐘關注自己的呼吸,將注意力帶回到身體,練習「我感覺到我有個身體」的覺察練習。在安全的環境中,重新建立與身體的對話。
  • 建立安全的人際連結
    尋找可以傾訴與共鳴的對象,不論是朋友、專業支持者或是團體,這些都可以成為創傷療癒的重要陪伴。
  • 以創傷知情態度對待自己與他人
    學習用理解與同理心來看待他人的行為與反應,放下批判,用「你發生了什麼事?」來取代「你有什麼問題?」。

療癒是一條需要耐心與溫柔的路

療癒不追求速成,而是一步步找回與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連結。無論你正處於創傷的陰影中,或是希望支持身邊的人,讓我們用溫柔和覺察,陪伴自己走這段路,重建屬於自己的安全感與力量。

Michelle Chu Yoga瑜珈不僅是身體放鬆
更是內在的收斂

瑜珈相關常見問題

不需要!瑜伽的練習可以幫助你提升柔軟度,但並不要求你一開始就具備。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瑜伽是為了調整身體與心靈,而不是達到某種特定的柔軟標準。

瑜伽的練習時間可以根據你的時間安排來調整,通常每次20到60分鐘是理想的。即便只有10分鐘的短練習,持之以恆也能獲得好處。

基本設備包含瑜伽墊、舒適的運動服裝即可。初學者不需要太多額外道具,根據需要可以加上瑜伽磚、瑜伽帶等輔助工具。

瑜伽可以在任何時間練習,早晨練習能為你提供能量,晚上則有助於放鬆和睡眠。選擇一天中你最有可能保持穩定習慣的時段即可。

最好在餐後2-3小時練習,空腹狀態下能讓你更舒適地進行體位法,避免胃部不適。如果你覺得餓,可以在練習前少量攝取水果或堅果。

建議初學者一週練習2到3次,然後逐漸增加練習的頻率。規律練習比一開始過於頻繁更有助於建立長期的瑜伽習慣。

瑜伽是壓力的管理,對於情緒性飲食特別能幫助。瑜伽的體式可以透過提升新陳代謝、增加肌肉力量。真正想要減重減脂,主要還是要靠改善飲食習慣來幫助體重管理,七分吃,三分動。

瑜伽適合所有年齡層,無論是小孩、成年人還是老年人,只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瑜伽類型練習,對身心都是有益的。

可以詳讀網頁的「瑜伽類型」依個人狀態來選擇課程。全系列的課程,老師的教學經驗豐富,口令清晰,深入淺出,任何對象都能容易上手。

瑜伽包含身體動作和冥想的練習。透過專注於呼吸和動作,瑜伽自然會引導你進入冥想狀態,幫助減少壓力,提升專注力。

練習瑜伽時,傾聽身體的感受至關重要,切勿勉強自己進入過於困難的體式。保持正確的姿勢、緩慢進入體式、使用輔助工具,都能有效避免受傷。參加專業指導的課程也是安全的保障。

瑜伽有許多健康益處,包括增強柔韌性、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感、減少壓力、增進睡眠品質,提升免疫功能,以及促進心靈的平靜。

Michelle Chu Yoga APP系統下載後,可預約一個月內的課表。課表也會在FB或IG限動。

正值生理期間的朋友,適量運動更有助經血排出及紓緩經痛不適,溫和又舒緩的正念陰瑜伽 與 靜瑜伽 特別適合此時較為疲憊的身體,也能緩解與經期相關的不適感(如:經痛與頭痛)。經期期間應避免高強度運動、長時間倒轉的空中瑜伽或倒立。

Picture of Michelle Chu

Michelle Chu

美國瑜珈聯盟 ERYT500 小時的高階師資,18年海內外瑜伽練習教學經驗,完成上萬人次瑜伽課程與師資培訓教學。教學風格多元,融合瑜珈、正念意識、脈輪、身心科學,並為女性身心健康專家,倡導整合練習,鼓勵將瑜伽帶入生活中,向內觸及瑜伽靈性面向。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