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過渡的季節」──小孩畢業、大人轉職、搬家、離別,甚至只是默默察覺自己變了,卻還找不到新的方向。我們都站在某種門檻上,準備邁向人生的下一章。
在這樣的轉變中,焦慮往往悄悄地來敲門。它不是錯,也不是我們的問題,它只是提醒我們:「正在面對變動,這對我很重要。」
與其壓抑或急著解決,不如學著溫柔地陪伴焦慮、聽見它的聲音。這時,正念(Mindfulness)可以成為最溫暖、最穩定的內在力量。
正念練習:焦慮不是敵人,而是善意的提醒
焦慮常常源自於「不確定感」,例如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會不會做錯選擇、會不會被拒絕或失敗。這些想法在過渡期特別強烈。
但不必急著找答案,因為「不知道怎麼辦」也是正常的狀態。先允許自己有情緒,學會陪伴它,就是一種進步。
6個正念練習,陪伴焦慮的自己
以下整理了六個實用的正念練習,幫助在焦慮來臨時,與自己同在:
1. 身體感知練習:讓焦慮被「感覺」出來
當感到煩躁、混亂時,停下來問自己:
「焦慮在哪裡?是在胃?肩膀?還是眼眶?」
用身體而非大腦來接觸情緒,比分析或壓抑更有療癒力。
2. 延遲反應:不急著處理一切
焦慮常常驅使我們立刻做決定、發訊息或採取行動,想要「趕快安定下來」。但試試看,給自己10分鐘,只做一件事:
陪自己,不急著反應。
焦慮本身不會傷害你,但倉促的決定可能會。
3. 與焦慮對話:把它當成一位朋友
寫下來:
- 焦慮,你想告訴我什麼?
- 我是怕自己失敗、不被愛、還是不夠好?
- 如果我擁抱焦慮,會不會比較能夠放心?
你會發現,焦慮不見得要被消滅,它可能只是希望你看見「自己很在意的部分」。
4. 感官回到當下:用身體找回穩定感
觀察並體驗這一刻:
- 看見5種你喜歡的顏色
- 觸摸一個物品,感受它的質地
- 聽聽窗外的聲音,聞聞空氣的味道
這些簡單的感官練習能幫助「活在當下」,而不是陷在焦慮裡的想像世界中。
5. 重建安全感的小動作
泡杯茶、播放一首溫柔的音樂,或只是靜靜坐著,讓身體放鬆。
照顧自己,不一定要是大舉動,小小的溫柔也足夠。
6. 將焦慮轉化為一點小行動
焦慮來自失控感。試著做一件小事:
- 整理桌面
- 寫下三件今天感謝的事
- 告訴自己:「我可以慢慢來。」
這些微小的行動,可以讓自己重新找回內在的掌控與穩定。
正念練習:看見焦慮,是轉變路上的同伴
在生命的轉折點,我們不一定馬上就知道該往哪裡去。有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尋找答案,而是對自己多一點理解、多一點等待。
願你在焦慮中,學會用正念陪伴自己。即使走得慢一點,也能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焦慮無需對抗,只需要陪伴。
走進 Michelle Chu Yoga 的教室,透過身體的練習、呼吸與正念,慢慢學會與情緒共處。
👉 點我了解課程,為自己開啟一段安心的瑜珈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