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練習是以「身體」為切入點,從最具體具象的開始感受和體會,慢慢進入相較不具象的情緒和思緒時,因為能允許身體、情緒和思緒如實升起,而對自己的身心有了進一層較為客觀的觀察與了解。
談到「身體」、「情緒」和「思緒」,「身體」是最為顯著及具象的,因為可以看得到,也摸得到身體的形狀、肌理、觸感、溫度等等。
「情緒」則為次等具象,大多時候,我們能從體感或是一個人的臉部肌肉看出一些端倪,有時候也許不那麼明顯,但仍能端詳出一些細節。「思緒」則是這三者中,最不具象,也最難觀察的。
當練習者的「心」和「身體」的關係,從嚴苛的主僕關係,變成了平等友善的合作關係,我們開始在瑜伽墊上和當下的自己,超越期望和想像,如實地相遇。從呼吸的覺知觀照中,理解身體的現狀和限制,在體位法的動作中,回應對身心的觀察和理解。
與身心平等友善的合作關係,會幫助內心培育出對自己身心的慈與悲。這樣的練習態度讓心變得柔軟、友善,又慈愛。進階的體位法練習,像是金庸小說裡的絕世武功,富有理解與慈悲的正念就像是心法練習般重要。徒有絕世武功而沒有內修心法,是件極危險的事。